联系大家
- 报名热线:
- 0791-852377220791-852377550791-852399220791-85235522
- Q Q:
- 2919267030
- 邮 箱:
- 2919267030@qq.com
- 地 址:
-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南莲路176号
一粒尘埃观世界
编辑:彭晓萍 来源:初一年级 更新时间:2018-03-23 浏览量:2453
一粒尘埃,一条性命,一个家族,一个部落,一个世界。任何事物,说到底,不过如泥土中的一粒尘埃,来于土,活于土,归于土。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生活哲理,然正因为简单,反而没有几人能够看破!阿来是位哲学家,他用小说的方式,向世人诉说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学生虽然年幼,还没有经历人生的风浪,但他们稚嫩的内心装着一个个波涛汹涌的大海。从孩子的角度,看成人的游戏,也许更真,更纯!
从“傻瓜儿子”到“尘埃落定”
初一学生 朱晨瑞
《尘埃落定》是由阿来所著的一本小说。以四川地区麦其土司的一个“傻瓜儿子”的视角,展现了该地区自民国到解放战争末期的土司兴衰史,同时也讲述了他本人的生活。
小说的主人公是由麦其土司在酒后使自己的汉人妻子怀孕生下的孩子。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个兄弟间的差别却很大。平常,主人公被称为“傻子”,而他的哥哥却被称为“聪明人”。但一到某些关键时刻,却恰恰相反。例如靠着国民党的武器装备和他自己的打仗经验去攻打汪波土司,却在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而主人公则在北边开辟市场,赚到了许多的钱。
再来说说主人公的爱情关系,主人公曾分别和三个女人交往过。第一个是他的侍女桑吉卓玛。她曾和主人公有很亲密的交往,却最终因为“骨头”和年龄两个原因嫁给了银匠。而接下来的两个“塔娜”一个主人公并不喜欢,而另一个则是因茸贡土司的逼婚才嫁给了主人公并在最后逃走。编辑借主人公与这三个女人的故事,狠狠地抨击了封建土司制度对爱情的肆意干涉。
说到封建土司制度,就不得不提到当时的社会,而这又和小说名“尘埃落定”有关。虽然“尘埃落定”只在小说后半部分出现,但其深层含义却十分耐人寻味。
先说“尘埃”。“尘埃”表面上在后面和“落定”一起出现,但实际上尘埃却贯穿了全文。尘埃在现实中会污染环境,而在小说中也严重污染了环境。诸如罂粟、土司的阶级和刑罚制度三种尘埃,就把环境污染得无法让人民安定生活。而土司间对权利和其他享受的欲望也是一种尘埃,它污染了土司们的心灵。土司间的勾心斗角则是一种大尘埃,它直接污染了土司本人和他所管理的所有人。
再说“落定”。“落定”是“尘埃”的终结,标志着尘埃不再污染环境。它只出现在小说的后半段,给小说的结局做了一个铺垫。落定的尘埃不仅仅是因为官寨损毁而扬起的尘埃,还有那些一直污染着社会环境的种种尘埃。而脱去尘埃的人民和社会将会展现出纯洁的样子。小说结局主人公被家族的仇人杀死,其实就是一种尘埃脱去落定。
这一整本小说,看似只是在讲述一个土司的“傻瓜儿子”的故事,实际上表达了编辑对整个旧封建土司社会的批判和相信“尘埃”一定会脱去的希翼。
一个尘埃飞扬的时代
初一学生 毛奕妍
今年二月,我度过了一个非常充实的寒假。在假期里,我阅读了很多有意思的书,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本莫过于《尘埃落定》了。
首先先容一下编辑。他是一位藏族的青年作家,在文学界小有名气,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名叫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
不得不说,《尘埃落定》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它以第一人称的角度,用亲切而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土司家族,从弱小到强大再到灭亡的故事。情节曲折有趣,文字生动活泼,读起来津津有味,情节扣人心弦。
麦其土司原本是个并不富裕的土司。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个正常人,小儿子是个傻子。其实“傻子”才是大家书中的主人公,但由始至终,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大家似乎都叫他“傻子”,而他自己似乎也承认自己是个傻子。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已经历过了他曲折的一生。他自己好像就是那飞舞的尘埃。时而升,时而降, 最后终于在被父亲的仇人杀死时,落定了。
我认为书中的“傻子”二少爷,其实是一个还存有善心的人,没有像书中其他人一样完全被卷入金钱的风暴,利欲的漩涡。因为麦其土司抢走了查查头人的妻子,还让多吉次仁去杀死他,后来又把多吉次仁也杀害了,所以多吉次仁的两个孩子才会来找他复仇。两个兄弟与麦其土司的仇,其实与“傻子”并没有关系。但“傻子”在最后,却那么从容,那么坦然地让他把自己杀死了。直到最后一刻,还认为他找自己报仇是应该的,还认为他是自己的朋友。他拥有一颗多么单纯,多么善良的心啊!我突然开始羡慕他,羡慕他的善良,坦然,羡慕他身为一个傻子,可以不用考虑那么多,做真正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尘埃落定”这个标题其实是本书的点睛之笔,他不仅寓意着主人公“傻子”二少爷自身最后的死亡,多吉次仁两个孩子复仇的结束,还寓意经历过各种悲欢离合,感受过各种喜怒哀乐、人间世故,土司的时代终于告一段落,人民被解放,不再受地主阶级的压迫,所有的奴隶都得到了自由。在那个漫天飞舞的尘埃的时代,人们终于都像尘埃落定一般,在新的生活中安定下来了。
感触尘埃
初一学生 孙志鸿
这是一部令人回肠荡气的佳作。寒假里,我用了三天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却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反思和体悟。
先说编辑: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南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俗称“四土”,即四个土司统辖之地,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自小就在故土耳濡目染的阿来,自然对藏民的习俗和学问怀有深深的依恋。因此,他选择了康巴土司家族的兴衰作为小说的题材,借以描绘藏地的风土人情,阐述自己对其历史及人文的认知与思索。看似独特,实则必然。
再来说说小说吧!小说主要描写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却有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层次更迭曲折,令读者心潮澎湃而后又感到深思。
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情节就是本书的第一章中的第一节:野画眉。这一节主要写了“我”带着几个小家奴共同去雪地捉野画眉可却被母亲谩骂的一件事。我觉得文中的土司太太实在是太坏了。她不仅剥削了自己亲身儿子和伙伴们的自由,还下令用鞭子去抽那些小家奴们。这样做实在是太恶毒了。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可土司太太阻止了他们,束缚了他们。这样子,使得孩子的思维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使得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动脑能力都会有所退步,反而会害了他们。
这里,土司太太的做法使我非常不理解,更让我悲愤的是她对那些小家奴们的残暴与压迫。小家奴们也是人啊,更何况他们还是一群稚气的小孩呢。我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平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上,这样难以成为生活中坚固的基础。所以,当大家受到不公平对待时,悲愤之余,心想万一易位而处,一定要做公正执法的人。当大家收到谬误和武断的压制,思想在压迫中升华,决心要做坚持真理,敬重他人意见,具有宽容精神的人。
本部小说无处不展示了独特的藏族风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无处不揭露了旧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无处不显现了当时生活的艰难和险阻。
静静地想、慢慢地写,不少感触正断断续续地涌入我的心扉。今天,我把这些零零碎碎的感触用文字总结起来,也算让那些感触“尘埃落定”了……
“傻子”的智慧
初一学生 乐旖旎
大智若愚
初一学生 魏识逻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写的小说。它记叙了上世纪40年代康巴藏族土司制度的瓦解。
读完《尘埃落定》,我尤其喜爱身为傻子的“我”。麦其土司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麦其土司的大太太生的,他聪明,善战,勇敢,是一位标准的土司继承人,二儿子是麦其土司的汉族太太酒后所生,天性愚钝。但是,正是因为他的“天性愚钝”,才能让他在土司制度的瓦解中身临其境而又能置身事外。
也正是因为他的“天性愚钝”,让他免除了许多聪明人和正常人的麻烦,多一份自由。他可以和他的哥哥保持亲密关系,不用为权力而大动干戈;可以和奴隶或自由人自由地交谈,不用因为等级而令人避而远之;他甚至犯了错也没有人会责备他,因为他是一位“傻子”,谁会和一位傻子去计较呢?
这位“傻子”是王司制度从辉煌走向毁灭的见证人,他见证了土司制度的瓦解,封建社会的消失。
“傻子”可能是真傻,也可能是装傻,但是大家不得不说,他做到了许多聪明人既想不到,更做不到的事情。他在鸦片迅速发展时种植粮食而不种植鸦片,躲过了一场饥荒。
接着,他在北方边境发展,将封闭的边境发展为一个繁荣市场,这是从未有过的。整本书以一个傻子的眼光来描述世界,揭示了人性的丑恶,以及人们贪婪的欲望——适度的欲望可以激励大家。但贪婪的欲望只会让大家认不清自己,做出过激的或不恰当的行为。
肯定有人想问:“那么傻子为什么不直接派人来杀掉那两个仇人呢?”我想说,你们要想想,“我”是一个傻子,所以我不会想到这些,更加完美地塑造了“我”是一个傻子的形象。而且,如果两个仇人一下就被杀死了,那么情节就会没有吸引力,引起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大智若愚,是我对“傻子的评价。大家要多反省自己,要像曾子一样:三省吾身”,不要尘埃落定这时悔恨莫及。
心向太阳,何惧尘埃!
初一学生 万恒宇
就在前几日,我读完了《尘埃落定》这本获得了矛盾文学奖的书,它让我感触良多。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整本书里,没有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主人公甚至没有名字,他唯一的代号,也就是他最好的护身符——“傻子”,一个异于常人的人。但就因为这个“傻”字,从而使主人公的人生变得更加自由。
他可以和阿哥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多年,避免了相互之间的残杀;他可以和奴隶或自由人轻松的聊天,做朋友,消除等级之间的差别;他可以率性而为,自由地做自己……而这些是土司家庭的正常人、聪明人所做不到的。因为他们受束缚,喜欢金钱,爱好权势,有无穷的欲望和为之疯狂的追求者,正因如此,他们背负着沉重包袱和生存代价。
大智若愚是我对“傻子”的评价,真正的“傻子”是不会预测未来的,可他却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让麦其土司家族种粮食而非罂粟,把麦其土司家族的势力不断扩大,不仅如此,他还在西藏开辟了市场经济的新天地。他,是一个聪明的“傻子”。“傻子”是西藏土司制度繁荣与衰落的见证者,一步步看着尘埃终于落定,风云变化的时代终成定性。
读这本书我体会到了编辑阿来的批判不是嘶声力竭,也不是单刀直入,而是以一种黑色幽默的笔调,在不紧不慢的语言中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些各具个性的人物,演绎着生死与告别的哀愁,权力与金钱的角逐,鲜血与泪水的挥洒。他们如同尘世间一颗颗微不足道的尘埃,在土司这片天空下以前快乐过、痛苦过、爱过、恨过、拥有过、失去过,而当另一个时代来临之时,这些尘埃便逐渐消散了、陨落了,最终归于平静。
浮华烟云是千万颗尘埃组成的,烟云消散之后也就是尘埃落定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漂浮不定的尘埃,不论你是土司还是平民,不论你是傻子还是天才,不论你是绝世美女还是平凡女子,不论你在人生舞台上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你对于整个浩瀚的人间历史来说仍然是颗尘埃,充其量也只是一颗会发笑、会感觉、会思考的尘埃而已。
阿来撰写了一个成功的故事,更塑造了一个成功的人物。看完小说,我觉得此刻的我也只是一颗会发笑、会感觉、会思考的尘埃而已。可即便如此,我也会坚强、固执、有意义地活着,心向太阳,何惧尘埃!
《尘埃落定》是一本用心在歌唱着的书籍,值得你我共赏。
人性的荒诞
初一学生 熊新玮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文章以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的土司制度兴衰为主线,以土司的傻瓜儿子为视角,讲述了一个精彩曲折的斗争故事,展现了一幅神秘浪漫的藏族风情。
“尘埃落定这部小说视角独特,有丰厚的藏族学问底蕴。清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显示了编辑出色的艺术才华。”这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对《尘埃落定》的评价。由此可见,《尘埃落定》这部小说的优秀。
《尘埃落定》描写了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有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
编辑阿来对土司制度的批判不是声嘶力竭,也不是单刀直入,而是以一种略带幽默的笔调,在不紧不慢的絮语中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些各具特点的人物,尽情地演绎着生死与告别的哀愁。
二少爷是个有着好运气的傻子,确切来说是用他的智慧。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只是在欣赏、嘲笑和原谅之间打转而已。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在这样一个傻子眼里是那么理所当然,那么顺理成章。
《尘埃落定》写的是历史,但历史也是现实,也有人性的荒诞,,而这种看是得到了更充分、完整的表达,他们的面容会更加深远。关于这段历史,阿来曾说过:历史是写出来的一种状态,或是我对他某一方面的理解。
阿来塑造了一个成功的故事,更塑造了一个成功的人物。读完小说,我觉得我也只是一颗尘埃。
一个部落的衰亡,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灭亡不一定是悲哀的,冬不逝去,春如何得来?愿我的孩子们都能懂得这个道理,从阅读《尘埃落定》的感悟中获得新生,向不成熟的过去说“再见!”向更光明的未来道“你好!”
文稿撰写:彭晓萍
图片来源:彭晓萍
图文编辑:刘 苹